開化縣水產協會攜開化清水魚重磅參展2019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開化清水魚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開化縣何田鄉《汪氏宗譜》記載,北宋咸平年間,汪氏始祖帶全家自徽州婺源遷徙至何田鄉盤溪而居,汪氏始祖本為貴族,好讀書修心、養魚養性,于是“塘開一鑑”,寓意家族堂開未來。由此推算,開化山泉流水養魚具有超過千年的歷史。
在何田鄉,目前仍完整保存著古人進行山泉流水養魚的重要遺址——“高源一號”百年古宅。“高源一號”內原本的天井被先人們改造成清水魚塘,山泉穿塘而過,魚在塘中、塘在屋內,古樸的徽派建筑,悠遠的流水魚塘。
浙江開化山地處錢江源頭,區域內溪流密布,許多鄉村沿溪而建。農戶充分利用山區獨特的地勢落差,引山泉溪流水來建造流水坑塘,塘內有進水口和出水口,一進一出,水流常年不斷。流水坑塘以養殖草魚為主,搭配少量紅鯉魚、鯽魚等;草魚投喂青飼料,鯉、鯽等搭養魚類以殘渣和草魚排泄物為食。飼料主要是山地野草或者周邊種植的蘇丹草、黑麥草等,養殖還經常投喂南瓜藤、菜葉等生活殘料,利用天然水資源來生產優質草魚。
隨著“生態立縣、特色興縣”戰略的深入實施和人們對食品安全和質量的日益重視,開化清水魚由農戶零星養殖逐漸向規模化發展,由自用為主向增收致富發展轉變。
自2009年起,開化縣政府將清水魚產業列入農業主導產業扶持,實行縣領導、部門負責人重點工程領導聯系制度,形成了全縣上下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帶動下,開化山泉流水養魚步入發展快車道,養殖面積從何田、長虹、蘇莊、中村、齊溪等少數鄉鎮的220畝,逐漸發展到全縣范圍。2018年,開化縣清水魚養殖從業農民6200多戶,產量2000噸,總產出2.1億元,農民利用空閑時間便可戶均增收近6000元。“一口塘,一條魚,成為山區農民的增收致富好途徑”。
開化清水魚先后通過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在浙江、上海等地有較高的度,市場供不應求。至此,開化清水魚形成魚養殖、加工、休閑旅游一二三產相融合的局面,呈現“量價齊升”。目前,1年長的清水魚塘邊均價已從10元/斤提高到了22元/斤,并走出開化,面向衢州、杭州、嘉興、上海等地。
開化清水魚特點,用五個字概括就是鮮、白、飛、古、慢。清水魚鮮味氨基酸指標遠遠超過普通草魚,肉味鮮美;經簡單烹制,肉質雪白晶瑩,湯色奶白;魚身肌肉緊致,反應靈敏、野性十足,放養在盆里、水池里易“飛”出;養殖起源歷史悠久,古法養殖,一脈相承;因為是在冷涼的流水中養大,魚生長緩慢,一般一年只長1斤左右,為淡水魚中珍品,還先后通過無公害產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