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以來,各種“穩產保供”的文件不斷下發,養豬業彷佛迎來了歷史上光榮的時刻。在政策大開、市場暴利的刺激下,“復產”的呼聲也越來越強,從今年的李曼大會也能看出一點苗頭,不論是展商的宣傳還是會議報告內容,都或多或少和復產扯上了關系。
10月19-21日,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世信朗普國際展覽(北京)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合辦的第八屆李曼養豬大會暨2019世界豬業博覽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據悉,本屆李曼大會參會人數5237人,世界豬博會展覽面積40000平米,參展企業556家。參會人數、參展企業數量,均創大會歷史紀錄。就筆者個人感受,今年參觀人數確實遠超去年,尤其是會議論壇,不僅李曼養豬大會主論壇人氣高漲,會前論壇和李曼豬業峰會也幾乎是座無虛席。如果說去年來參觀的人少是因為怕非洲豬瘟,那今年的火爆可能就是為復產而來了。
“其實現在很多人想復養,但苦于沒有資金”。據農信互聯介紹,農信互聯的“豬金融”模式吸引了非常多養戶。農信金融基于農業大數據,與眾多銀行、保險、基金、擔保公司、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機構合作,針對養殖戶、經銷商、貿易商、屠宰場、料藥苗企業等生豬產業供應鏈上下游相關企業的場景化需要,推出信貸、理財、保險、融資租賃、保理等多種金融產品及服務,解決了復產中各環節的資金需求。同時,農信互聯的助養豬場模式也大受歡迎。“助養豬場模式在東北進展很快,東北的復產情緒很高,南方則要慢一點,南方的復產情況可能會比北方慢一個季度左右。”
非洲豬瘟的出現也帶起了非瘟檢測產品的市場,此次展會上,非洲豬瘟檢測的產品、儀器比之前的展會多了不少。湖南潤美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非洲豬瘟抗體ELISA快檢箱,還提出了“復產引種非洲豬瘟雙陰性”的概念,即非瘟核酸陰性,當下沒有感染非瘟;非瘟抗體陰性,過往沒有感染非瘟。該企業負責人介紹到,“當下關注復產的人越來越多,引種安全成了大問題,種豬不僅要關注到核酸陰性,還要關注到抗體陰性,表示它之前沒有得過非洲豬瘟。”
諸如此類“防非”、“助復產”的產品和方案還有很多,確實令筆者感受到了“復產的浪潮”。除了展會,會議報告仍是重頭戲。本屆李曼大會邀請了近100位演講嘉賓作主題演講報告,報告內容也圍繞在非瘟病毒檢測、傳播及防控;疫病影響下的復產及案例;美國防控非洲豬瘟的策略;智慧養豬技術與方案;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常見豬病的診斷和防治;養豬營養;養豬設施利用效率等養豬業熱點話題,更聚焦于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
在2019李曼豬業峰會上,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英林、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區副董事長徐春玉、美國派普斯通獸醫服務公司董事長高登·斯邦克、雙胞胎集團董事長鮑洪星、新希望六和副總裁吉崇星、華南農業大學張桂紅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非洲豬瘟對養豬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紅利,利用好這個紅利,能提升整個產業的能力。目前的情況是大企業復養快,中型企業比較困惑,小散戶敢于嘗試。他們預計明年10月母豬的存欄就可恢復原來的水平,但商品豬的變數較大。
對于可能發生的新一輪豬周期,他們認為,當前高價下,必然會刺激養殖企業增產,而產量瘋漲必然引起低價到來。但隨著養豬業的發展,未來可能不需要恢復原來的產量就能達到新的平衡。大中小企業都要練好內功,提升抗風險能力,達不到養殖要求的小戶將會退出,中型養殖場可以在大企業的幫助下轉成大公司加家庭農場或合作社形式,減少市場風險。
對于非瘟區域性凈化,張桂紅教授提到,區域凈化,政府是一定要做的,政府一直在找合適的時機開展區域凈化。但現在大的問題是市場上流通的不同的非正規“疫苗毒株”,有些單基因缺失不同地方,有些雙基因缺失不同地方,導致凈化不好區分到底是實驗毒,還是野毒。要做區域凈化,只有盡快出來同一標準的非瘟疫苗,要不然只有大集團能控非瘟,散戶沒有辦法控制。只有全行業通力合作才能真的實現凈化非瘟。
仇華吉研究員在會上也提到,現階段我國生豬數量銳減,短期對我國居民消費造成了負面影響,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凈化主要疫病的佳時機。生物安全體系不僅是應付非洲豬瘟的權宜之計,而是今后動物疫病防控的強有力武器,應成為規模化豬場的“標配”!
仇華吉研究員還說到,當下成功復養的要點是:1、基礎:建立刻骨銘心的生物安全理念與文化;2、前提:明確病毒傳入的途徑及其主要風險點;3、關鍵:制定科學合理、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和SOP;4、核心:全員參與、系統培訓、嚴格執行、賞罰分明;5、條件:優化設計、調整布局、軟硬兼施、持續改進。
借用仇華吉研究員的話作為結尾。“非洲豬瘟固然是豬業的一場劫難,也是對我們過去過于依賴疫苗藥物、漠視生物安全的懲罰!同時還是養豬業提檔升級、浴火重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