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廈門舉辦的第十二屆國際廈門漁業博覽會即將隆重召開,此屆展會將以水產加工精品的展示、貿易為主,并涵蓋漁業水產品、冷藏、冷凍、保鮮、加工設備、養殖、捕撈及冷鏈物流設備等方面,那么在這里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關2017廈門漁業博覽會-廈門簡介:
廈門位于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地處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臺灣海峽,與臺灣本島和澎湖列島遙遙相對,陸地面積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由廈門島、鼓浪嶼以及大陸九龍江北岸沿海部分組成。
主體廈門島南北長13.7公里、東西寬12.5公里,面積133平方公里,地勢由南向北傾斜,西北部較為平坦,南部多山,為云頂巖,海拔339.6米,廈門港為海峽性港口,海岸線蜿蜒曲折,長達234公里,港外星羅棋布的島嶼,形成天然的防風性能,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水深多在12米以上,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水產業是廈門海洋經濟的主導產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水產業具有周期短、快、效益高、帶動性強、產品可多次加工增值等優勢,在國際上被譽為"朝陽產業"。人們把水產資源作為21世紀人類解決人多地少矛盾的第二糧倉。
豐富的水產資源和發達的水產養殖業,歷來在廈門的社會經濟和大農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廈門市水產業得到長足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以養殖、捕撈、加工為主體,種苗、飼料、漁船漁機制造、市場和貿易等建設相配套的產業體系。
廈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20.2~22℃,全年海水平均水溫21.3℃。由于氣候、水質等條件適宜,有利于多種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衍,生產力水平較高,生物量大,共記錄各類海洋生物近2000種,其中目前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有60多種,現作為海水養殖品種的有20多種。此外,廈門黃厝、大嶝海區是文昌魚的主要棲息地,廈門海域還是我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之一,同安灣口附近海域是真鯛、牙鲆、鱸魚和對蝦等名貴品種的產卵場,九龍江口有豐富的鰻鱺、鯔、鱸、黃鰭鯛、青蟹等苗種,廈門東南部是近海傳統作業的閩南——臺灣淺灘漁場,是我國東南海域重要的大陸架漁場。
廈門具有氣候、地理優勢、交通便利以及特區優惠政策等優勢,適合曖溫帶的高優養殖品種的生長,也適合熱帶的優良品種的養殖,因此,具有發展水產業,尤其是苗種產業和水產品深加工產業的優勢。
廈門市是福建省的一個副省級城市,是全國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也是全國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同時廈門將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廈門地處亞熱帶,全年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環境整潔,因而擁有“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旅游城市”和“全國十佳人居城市”、“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等特殊榮譽。廈門位置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城市排名
2013年“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廈門名列第二十三位。
開放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七
環境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六
基礎設施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十。
2009年城市人均GDP排名中,廈門名列全國第十四,福建省。
《2006-2010城市價值報告》“十一五時期”(2006-2010年),在286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從生活質量、品牌價值和綜合競爭力價值綜合排名廈門名列全國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