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歷來文化昌盛,人文薈萃。是旅游城市,山清水秀、風光綺麗,名山、名寺、名園、名居繁多,獨具濱江濱海和山水園林旅游城市風貌。目前,福州擁有平潭海壇、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尤其是鼓山,人說“到了福州沒上鼓山等于沒來福州”。可見其景色獨特秀美之處。
福州旅游觀賞景點
南后街
南后街,據歷史記載自宋代起就是一條繁華市街,它西起楊橋路十字路口,南至吉庇路,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由北向南三坊的順序依次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的順序依次為楊橋巷、郎宮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和吉庇巷。由于城市建設的發展,昔日的楊橋巷已拓展成繁華的楊橋路,吉庇巷、光祿坊也改變了原有的模樣,現在的三坊七巷保留下來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了。
福州西湖公園
位于福州西北部,年代悠久,是福州的風景區。
太康三年(282年),郡守建筑子城時鑿東湖、西湖,將東西北諸山的溪流聚此二處,用于灌溉周圍農田。唐貞元十一年(795年),觀察使辟南湖。五代時,閩王擴建城池,將西湖與南湖相接,并有河道與閩江相通。其子稱帝,又在西湖湖濱筑水晶宮,為歌舞游宴之所。還在自己的住處,修建一條復道,從內城跨越出城外水晶宮,于是西湖成了他的御花園。宋淳熙四年(1177年),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又在湖上建立澄瀾閣,此后西湖逐漸成了游覽勝地,并品題出西湖八景。
鐘鼓樓
鐘樓上的巨鐘,重兩噸,是清康熙三十五年由金、銀、銅,鐵、錫五金鑄成,上鐫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6372字。撞鐘僧每撞一下鐘,要念108遍佛。奇怪的是該寺不打五更鐘。相傳此為龍潭,寺僧向龍借地建寺,言稱五更即還。建成后,次打五更鐘,就風雨大作,殿角崩塌,只好用御賜經鎮住。自此不打五更鐘。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福州西郊洪塘鄉附近的烏龍江心的一塊小石阜上,因于這塊阜很像江南鎮江的金山,故名“小金山”。如今,這里仍可尋見古時的金山寺八景:“洪塘古渡”、“石倉秋煙”、“妙高鐘聲”、“半洲漁火”、“云程石塔”、“巴山風帆”、“環峰夜月”、“旗麓斜陽”。如果在金山寺憑欄遠眺,可見碧波蕩漾,風帆浮動。福州長的公路大橋——洪塘大橋就從金山寺不遠處跨江而過。
平潭
平潭縣,簡稱“嵐”,俗稱海壇,亦稱海山,福建省福州市轄縣,位于福建省東部海域,由以海壇島為主的126個島嶼組成,是福建省大島,我國第五大島,素有“千礁島縣”之稱,是漁業基地。福建東部,有一個形似神獸麒麟的島嶼“舞動”在臺灣海峽,那就是平潭縣主要島嶼。因此,平潭島也叫麒麟島。平潭縣位于福建省東部海域,福州市東南部海,東臨臺灣海峽,距臺灣新竹港僅68海里,是祖國大陸距臺灣近的縣份,西臨海壇海峽與福清市隔海相望,南近南日島與莆田市秀嶼區隔海相望,北望白犬列島與長樂市隔海相望,由海壇島等126個島嶼和近千個巖礁組成,主島海壇島為全國第五大島,是福建省大島。
境內地勢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積平原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腳湖,是福建省的天然淡水湖。
福州森林公園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是福建省森林公園,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原名福州樹木園,創建于1960年2月,1993年改為“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園內處的筆架山海拔643米。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以搜集、展覽福建樹種為主,引進南方的木棉樹,北方的鉆天楊,熱帶的南洋杉,亞熱帶的樟樹,溫帶的油松、銀杏、水杉等全國各地及36個國家2500多種國內外珍貴樹種。園內有多種受國家一類保護的珍稀植物,如曾轟動世界的一枝葉片可換回5噸鋼材的“活化石”--水杉,譽滿全球的“鴿子樹”——珙桐,數量很少的“林中巨人”——望天樹。還有1960年才發現的“茶族皇后”——金茶花和世界古的活化石、人稱古森林遺跡的桫欏以及世界的巨樹之一,人稱“萬木”的禿杉。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占地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
在這個街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瓦屋,曲線山墻、布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臺、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于一體。許多民居的門窗漏花采用鏤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石刻桂礎、臺階、門框、花座、柱桿隨處可見,集中體現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藝和特色,被建筑界譽為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