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卡氏菌病,又稱“結節病” ,有些地方也稱“內臟白點病”,是由諾卡氏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肉、肝脾腎等內臟器官上出現許多白色結節或白點,很多養殖朋友單憑這一點就認為是諾卡氏菌病而開始亂用藥、濫用藥。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他致病菌也會引起魚腹腔或內臟器官出現白色結節的癥狀,例如嗜水氣單胞菌、哈維氏弧菌等。因此,不能單純因為發現患病魚內臟出現白色結節癥狀就認為是諾卡氏菌病。
加州鱸發病后,根據病魚的特征和病原的流行病學特征,可以簡單判斷病因:
1、病魚在池塘表面慢游,患病個體反應遲鈍,離群獨游,食欲下降。
2、部分魚鰓上有白色結節。諾卡氏菌感染的患魚在體表有鰓結節型和軀干結節型兩類表現型:
鰓結節型:在鰓絲基部形成乳白色的大型結節,鰓明顯褪色。
軀干結節型:在軀干部的皮下脂肪組織和肌肉發生潰瘍,外觀上呈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結節。魚體表出現白色或淡黃色結節,直徑通常在0.5~2.0厘米。
3、病魚爛身,體表損傷并潰爛出血,病灶在背鰭起始位置后側的區域多見,爛身時從表皮向肌肉腐爛,呈現漏斗狀腐爛,病灶常呈紅色。尾鰭有時也有潰爛出血。
4、肝常有白色或淡黃色結節,直徑0.1~0.3厘米,肝臟受損、出血,膽變色、萎縮。部分魚脾、腎也可觀察到結節。因體內有結節,有些地區認為是內臟孢子蟲。肝胰臟切片中觀察到小的“肉芽腫”、結節。
5、該病主要對造血系統 (肝、脾、腎等 )進行破壞。從發病器官來看,發病Z嚴重的都是與血液循環關系Z為密切的器官,說明該菌很可能 通過血液循環而到達各靶器官, 然后在各組織器官中固著,逐漸繁殖 而形成白色或淡黃色結節。
6、腹腔有結節。在發病后期,在腹腔肌肉或粘膜上可見結節。
7、部分發病魚眼球突出。
8、部分魚隨著病情加重,體表出現創傷,潰爛出血,鰭條有充血現象,伴有肛門,腹部膨大,膨大的腹腔內有少量透明或淡黃色液體。
諾卡氏菌病作為每年病害的常客,為何年年來,年年難治?
1、潛伏周期長:諾卡氏菌病潛伏時間長,魚體發病前期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當發現有明顯癥狀或死亡時,往往感染已久,此時再行治療難度增大;
2、免疫器官受損:諾卡氏菌感染魚體后,其肝臟、腎臟等重要生理和免疫器官會受到嚴重損傷,為治療帶來了困難;
3、缺乏特 效藥物:諾卡氏菌為革蘭氏陽性菌,在我國允許使用的漁用藥物中,鮮有抗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另外,諾卡氏菌對抗菌藥物的感受性尚不清楚,缺乏科學依據,藥物治療較為困難。
不過對于該病的控制還是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針對諾卡氏菌危害魚類健康,損害養殖效益的情況,山西昌泰特推出諾卡1號,專 業針對魚諾卡氏菌病,可預防,可治療!
諾卡1號
[主要成分]黃芪多糖、葡聚糖、VC,蛋白酶、抗菌肽、酵母細胞壁糖、
[諾卡氏癥狀]諾卡氏菌是一種典型危害嚴重的慢性細菌病又稱結節病,主要感染群體以加州鱸、海鱸、生魚、大黃魚、烏鱧等特種養殖,病發時常伴有爛身、體表潰爛出血、魚體色變黑、鰓蓋糜爛、魚眼球突出、肛門、腹部膨大,解剖后觀察可以發現鰓絲或腹腔、肝、脾、腎等內臟器官含有乳白色或淡黃色結節或白點,病發時在池塘表面慢游反應遲鈍、食欲下降、離群獨游,靠于池塘邊沿,容易被認為是“內臟孢子蟲”,投喂餌料用冰鮮魚發病較多,尤其是發病嚴重時,魚大量持續死亡,死率較高。
[用法]1.將本品與飼料混勻后內服。2.投餌機投喂:將本品與飼料混勻后,均勻噴灑攪拌,晾干后再倒投餌機投喂
[用量]預防時:每包套餐用160-200公斤飼料,連用3日以上。出現病癥時:每包套餐用于80-120公斤飼料(如因發病使飼料投喂減少,按魚體重5%投餌量計算本套餐用量),連用5日以上。
[注意事項]1.魚病治療過程中死亡會減少,肝臟修復還需一段時間。配合本公司“肝膽舒寧”效果更好。
2.定期使用微生態制劑和底質改良劑調節水質與底質,故此病應以預防為主。定期使用本公司“超濃縮凍干EM菌”和“救底解毒丹”起到輔助預防病菌發生。
[執行標準]Q/SCY0362020
[貯藏]密封,在涼處保存。
[包裝規格]500gx20袋/箱
[有效期]2年
昌泰西藥制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