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密螺旋體痢疾曾稱為血痢、黑痢、粘膜出血性下痢或弧菌性痢疾等,現稱豬痢疾。豬痢疾密螺旋體為其原發性病原體。本病為豬的一種腸道傳染病,其特征為大腸粘膜發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癥,有的發展為纖維素壞死性炎癥,臨診表現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今天河南魯牧生物和大家詳細探討一下!
病原:
病原體是豬痢疾密螺旋體。為革蘭氏陰性,長6-8.5微米,寬0.32-0.38微米,多為4-6個疏螺彎曲,兩端尖銳,形如雙雁翼狀。新鮮的病料在暗視野顯微鏡下可見活潑的蛇狀運動。苯胺染料或姬姆薩液著色良好,但組織切片以鍍銀染色更好。
臨床癥狀潛伏期隨個體及豬群不同而有差異,大致是3天至2個月左右,自然感染10-14天,人工感染3-21天。常見的癥狀是出現程度不同的腹瀉。急性型往往于數小時內死亡,甚至見不到腹瀉癥狀,這種病例不常見。
急性型病例開始排黃色至灰色的軟便,減食,體溫升至40-40.5度,數小時或數天之后,排出的糞便含有大量粘液和血絲。隨著腹瀉的發展,糞便變成水樣,含有血液、粘液和白色粘性纖維素性滲出物的碎片,病豬拱背,有時踢腹,表現腹痛癥狀。由于長期的腹瀉,導致脫水、口渴病豬憔悴、衰弱、瘦削,死亡。病程的長短相差很大,由數小時到數周。
亞急性和慢性型病例,癥狀較輕,糞便中含有較多粘液和壞死組織碎片,血液較少,病期較長,進行性消瘦,生長遲滯。哺乳仔豬通常不發病,或僅有卡他性腸炎癥狀,而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