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蹄病也叫蹄間腐爛或趾間腐爛,秋季易發病,是羊、牛、豬、馬都能夠發生的一種傳染病,羊腐蹄病有傳染性和非傳染性兩類,是由壞死桿菌侵入羊蹄縫內,造成蹄質變軟、爛傷流出膿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組織發炎、壞死。因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稱“腐蹄病”。此病在我國各地都有發生,尤其在西北的廣大牧區常呈地方性流行,對羊只的發展危害很大。下面重慶牧源動物藥業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羊腐蹄病的病因及臨床癥狀。
1、病因分析
節瘤擬桿菌是導致該病的病原,其具有較弱的抵抗理化因素的能力,如使用2%的甲醛溶液、1%的高錳酸鉀處理15 min就能夠將其殺死,在60℃溫度下經過30 min或者煮沸條件下經過1 min就會死亡。但是存在于污染的土壤中的病菌能夠生存長達10 - 30天。
該菌是綿羊、山羊以及牛蹄的嚴格寄生菌,從蹄部脫離后無法長時間存活于自然界中。據報道,該菌落入草地后,就算草地濕度非常大,也只能使其存活數天。病羊經過治療痊愈后,往往會遺留下非常少的損害,該菌能夠在其中存活長達數月,這也是導致該病很難徹底消滅的一個主要原因。該菌只能夠導致非常小的炎性損害,但其能分泌一種活性極強的蛋白酶,能夠使角質消化,從而容易損傷蹄的表面及基層。因此,只有在壞死梭桿菌等細菌的共同作用下,才會造成明顯的腐蹄病癥狀。
一般來說,羊群在濕熱多雨的季節或者潮濕低洼的放牧地,放牧過程中容易被竹條、石塊、鐵釘等尖銳的異物刺傷,或者在長途運輸過程中發生碰撞、踩傷,通過傷口感染壞死梭桿菌和節瘤擬桿菌,從而引起發病。另外,羊長時間嚴重擁擠,環境過于潮濕,彼此踐踏,都容易損傷蹄部,從而有利于感染細菌。此外,草場潮濕、泥濘且排水不良是導致該病暴發的一個因素,但如果草場中沒有存在病原菌,且羊蹄部沒有發生損傷或者被潮濕浸軟,不能夠引起發病。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病羊出現輕度跛行,通常是一肢患病。隨著病程的進展,會出現嚴重的跛行。如果病羊的兩前肢患病,一般會出現爬行;如果兩后肢患病,往往會將病肢置于腹下。對蹄部進行檢查,開始是蹄冠、蹄匣以及蹄間隙發熱、,伴有疼痛,之后發生潰爛,擠壓時會流出膿液,并散發惡臭味。
如果病羊癥狀非常嚴重,甚至會導致蹄部深層組織發生壞死,蹄匣發生脫落,使其往往跪下采食。有時如果病羊繼發引起壞死性口炎,還會在唇、鼻、口腔、舌甚至眼部形成結節、水皰,之后變成棕色痂塊。有時如果羔羊斷臍后沒有進行嚴格消毒,還可繼發引起壞死性臍炎。在個別情況下,還能夠繼發引起陰唇炎或者肝炎。該病的病程持續較長時間,大部分會持續數十天,甚至數月出現跛行。另外,由于該病會影響采食,導致機體逐漸消瘦。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可能會由于繼發感染而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