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的采食量決定了營養的攝入量,是動物生產性能充分發揮的關鍵因素,是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提高采食量能提高動物的免疫能力和減少疾病的發生,在應激期間提高采食量能有效改善應激狀況,但在夏季和初秋氣溫高、濕度大、持續時間長。若畜舍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下,高溫造成的熱應激所導致的畜禽采食量降低,給實際生產將帶來巨大的損失。
采食量和舍溫的關系
產蛋雞適宜溫度在15℃~25℃,當氣溫在27℃以上時,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1.5%~2.0%。當舍內溫度在25~30℃之間,溫度每升高1℃,產蛋率下降1.5%,蛋重減輕0.3g/枚;30℃以上,產蛋率明顯下降;32℃時的產蛋率較21℃時下降7.4%,蛋重減輕5.7%,蛋殼厚度下降11%。
哺乳母豬在舍內溫度達到25℃以上時,每升高1℃,采食量可下降200克,生長育肥豬當氣溫從25℃每上升1℃時,生長肥育豬日增重每天會減少15-40g,采食量則減少150克。
畜禽高溫下采食下降機理
畜禽的下丘腦是體溫調節和攝食調節的中樞交匯點,熱信號傳入下丘腦后不僅會啟動畜禽的熱平衡和體溫調節機制而且也會傳遞到攝食調節中樞,從而影響采食量。當高熱條件下,溫熱恒定機制對采食量的控制主要表現為采食量與環境溫度呈負相關,高溫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腦的攝食中樞,降低其興奮性從而降低采食量。
當外界環境溫度升高時,體內的溫度感受器將感覺到的溫度高信號傳給體溫調節中樞,此時體溫調節中樞發出信號指令調節機體內內分泌激素的分泌減少,影響畜禽的生理代謝減緩、形態和行為發生相應的改變,減少熱量的供應,從而維持體溫的恒定,終導致采食量下降。
當外界溫度升高時機體處于熱應激的狀態下,機體本能將會為了減少熱增耗而減少采食量,同時機體自動增強散熱過程,皮膚表面血管膨脹和充血,此時分布到消化道內的血流量明顯不足而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速度,使消化道出現充盈狀態,胃的緊張度進一步升高,從而抑制采食。
熱應激會增加飲水量,采食量與飲水量呈負相關,感覺器官、胃腸道、肝臟、血液和脂肪組織也通過反饋作用參與采食量的調節。
當舍溫過高時的幾個解決方法
1、調整飼喂時間和次數
增加飼喂次數,喂料時間要做到提前和延后,即安排在清晨和傍晚氣溫較低的時候。
2、添加電解質
在日糧或飲水中添加碳酸氫鈉、氯化銨、氯化鉀等有利于恢復體內酸堿平衡。碳酸氫鈉有溶解黏液、健胃、抑酸等作用,還可補充雞體所需的鈉,并作為血液和組織中主要的緩沖物質,減緩呼吸性堿中毒,提高抗熱應激的能力。氯化鉀具有維持細胞內滲透壓和機體酸堿平衡的作用。
3、添加維生素類制劑
添加維生素制劑如維生素C(添加量150—200毫克/千克)可抑制體溫上升。增強機體抗應激的能力
4、增加日糧能量水平
熱應激采食量的降低使能量的攝人量不足,提高飼料中能量物質的含量可以改善熱應激時的生產,改變飼料的適口性,延長飼料在消化道內的停留時間,從而提高蛋采食量和消化吸收。
5、通過生理調節劑調節采食中樞
運用氨基酸、微量元素、植物提取物,誘食劑等(給它維安寶)調節采食中樞,刺激動物的采食行為,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加強胃腸蠕動,促進營養物質消化,提高采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