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孢子蟲病(同粘孢子蟲病、下同),是近幾年發病率極高的魚病,對養殖生產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危害魚類的粘孢子蟲種屬很多,蟲體較微小,在發育過程中都產生孢子。且粘孢子蟲寄生非常廣泛,幾乎對每種魚各種器官都能感染,甚至在同一條魚的同一器官內有數種粘孢子蟲寄生。
粘孢子蟲常引起魚類發生嚴重的流行病。在北美、歐洲和日本流行著一種鮭鱒魚類打轉病,這是由腦粘體蟲引起的,使鮭鱒魚大量死亡。在各養魚地區,其中有與鮭鱒魚打轉病相類似的白鰱瘋狂病(病魚體瘦,尾巴上翹,上下打轉,不久即死亡)亦有發生。
孢子蟲病,目前已成為魚類養殖的一大障礙,治療相當困難。
一是在魚體內形成的孢襄堅韌的外殼很難讓藥物進入。任何外用藥物在這個階段都很難有效,特別是在這個階段往往是藥的品種用的越多,藥量越大,魚的死亡越嚴重。
二是孢子蟲的孢子從魚體釋放到水體中,一旦被魚吞食或從魚體的傷口處進入,在魚體內繼續繁殖,爆發流行。
三是孢子釋放到水體后被水生寡毛類如水蚯蚓吞食后,在寡毛類的體內繁殖成千上萬的放射孢子。釋放到水體中被魚吞食或從魚體傷口處進入,在體內繁殖,爆發流行。
病魚的癥狀
患有孢子蟲病的魚,由于體內機理失調,食欲不振,魚體皮膚或鰓部組織受到破壞,被細菌感染而腐爛,導致鰓組織呼吸機能受到阻礙,病魚終死亡。外表病征不太嚴重的病魚,往往作波浪式旋轉活動,表現出極度疲乏無力的樣子。
嚴重的病魚,在水中離群獨自急游打轉,經常跳出水面,又鉆入水中,如此反復多次,終死亡,所以這種病又稱之為瘋狂病。
目前危害較大的是對鯽魚、裸鯉夏花魚種,初期表現為鰓上小的有孢子囊球,體表有一個個結節狀的突起,后期發展成咽喉部位較大的孢子囊球,這時治療難度加大,常因腸炎、出血、爛鰓等并發癥造成大量的損失。